光致发光量子产率(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, PLQY)是表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Perovskite Solar Cells, PSCs)载流子复合动力学与非辐射损失的核心指标,直接关联电池的开路电压(Voc)、填充因子(FF)及光电转换效率(PCE)。
不同于传统硅基电池,钙钛矿材料(如甲脒铅碘 FAPbI₃、甲脒铯铅碘 FACsPbI₃等)的缺陷态密度、表面 / 界面复合速率对 PLQY 极为敏感,因此 PLQY 分析技术已成为 PSCs 研发中 “诊断" 材料质量与器件性能的关键工具。
本文将从基本概念、测量原理、关键影响因素、技术细节及应用场景展开深度解析。
一、PLQY 的核心定义与在 PSCs 中的意义
1. PLQY 的本质
PLQY 是指材料在特定波长激发下,发射的光致发光光子数(Nemitted)与吸收的激发光子数(Nemitted)的比值,公式如下:
PLQY 的取值范围为 0~1(或 0%~100%):
· 高 PLQY(>80%):表明载流子以辐射复合为主,非辐射损失(如缺陷态捕获、界面复合、俄歇复合)极弱,材料 / 器件质量优异;
· 低 PLQY(<50%):非辐射复合占主导,通常对应薄膜缺陷多、界面能级不匹配或载流子输运受阻,需优化制备工艺或钝化策略。
2. PLQY 对 PSCs 性能的核心影响
PSCs 的光电转换过程可概括为 “光吸收→载流子产生→载流子输运→载流子收集",PLQY 直接反映载流子产生后至收集前的损失程度:
· 与开路电压(Voc)的关联:非辐射复合是 Voc偏离理论极限( Shockley-Queisser 极限)的主要原因。根据 “非辐射电压损失(ΔVₙᵣ)" 公式,PLQY 每提升一个数量级,ΔVₙᵣ可降低~60 mV(如 PLQY 从 1% 提升至 100%,ΔVₙᵣ可从 200 mV 降至 < 50 mV);
· 与效率(PCE)的关联:高 PLQY 意味着更多载流子可被电极收集,减少 “无效复合",从而提升短路电流(Jₛc)与 FF,推动 PCE 突破 26%(当前实验室*高效率)。
二、PLQY 的测量原理:绝对法 vs 相对法
PLQY 的测量需精准量化 “吸收光子数" 与 “发射光子数",核心分为绝对法与相对法,二者在原理、装置复杂度及准确性上差异显著,其中绝对法因无需标准样品、适配钙钛矿特性而成为主流。
1. 绝对法(积分球法):PSCs 测量的第一选择
绝对法通过积分球(Integrating Sphere) 捕获样品发射的所有光子(包括散射光),直接计算 PLQY,是目前钙钛矿薄膜 / 器件 PLQY 测量的金标准。
(1)测量原理
积分球是内壁涂覆高反射率材料(如聚四氟乙烯 PTFE,反射率 > 99%)的中空球体,其核心功能是将 “定向发射的 PL 光" 转化为 “均匀的漫射光",确保探测器可捕获全部发射光子。测量分 3 步进行:
1. 背景校正(Blank Scan):无样品时,仅通入激发光,记录积分球内激发光的基线信号(消除环境光、探测器暗电流的干扰);
2. 激发光参考(Reference Scan):将“无吸收的空白基底(如石英片)" 放入积分球,记录激发光经基底反射 / 散射后的信号(记为 P₀),代表“未被样品吸收的激发光光子数";
3. 样品测试(Sample Scan):将钙钛矿样品(薄膜 / 器件)放入积分球,记录两部分信号:
o 未被样品吸收的激发光信号(Pₛ);
o 样品发射的 PL 光信号(Pₚₗ)。
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LQY:
其中,Ppl,blank是背景校正中记录的 PL 基线信号(通常可忽略)。
(2)装置组成
绝对法 PLQY 测试系统的核心组件需适配钙钛矿特性:
· 激发光源:优先选择单色性好、功率稳定的激光器(如 488 nm、532 nm 半导体激光),避免激发波长与钙钛矿吸收带边缘重叠(防止载流子激发不充分);
· 积分球:直径通常为 10~20 cm(适配 1×1 cm 钙钛矿薄膜),内壁 PTFE 涂层需均匀(避免局部反射率差异导致误差);
· 探测器: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(PMT)或光谱仪(如 CCD 阵列光谱仪),需覆盖钙钛矿的 PL 发射波段(如 FAPbI₃的 PL 峰在 850~880 nm);
· 控温 / 控气氛模块:钙钛矿对水氧、温度敏感,需配备惰性气氛(N₂/Ar)舱与变温台(-196℃~300℃),避免测试中样品降解。
2. 相对法:快速筛选的辅助手段
相对法通过对比未知样品与已知 PLQY 的标准样品的 PL 强度,间接计算样品 PLQY,适合快速筛选大量样品(如工艺优化中的初步筛选)。
(1)测量原理
假设标准样品的 PLQY 为PLQYstd,其 PL 积分强度为Istd;未知钙钛矿样品的 PL 积分强度为Isam,且二者的吸收系数、激发光功率密度、探测器响应度一致,则:
(2)局限性
· 依赖标准样品的准确性(需选择与钙钛矿 PL 波段匹配的标准品,如罗丹明 6G、量子点,但适配性差);
· 钙钛矿薄膜的光散射强(表面粗糙度高),导致 PL 强度测量误差大;
· 无法排除非辐射复合以外的因素(如吸收系数差异)对 PL 强度的影响,准确性远低于绝对法。
三、钙钛矿 PLQY 测量的关键影响因素
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与载流子动力学(如长载流子寿命、高缺陷敏感性)导致 PLQY 测量易受干扰,需精准控制以下关键参数:
1. 样品特性:从制备端控制误差
· 薄膜均匀性:钙钛矿薄膜若存在针孔、团聚或组分不均,会导致局部吸收 / 发射差异,PLQY 测量结果代表性下降。需通过旋涂 / 刮涂工艺优化(如反溶剂工程、退火温度控制)确保薄膜均一性(粗糙度 < 5 nm);
· 表面 / 界面钝化:未钝化的钙钛矿表面存在大量 Pb²⁺缺陷与空位,非辐射复合强,PLQY 低(通常 < 30%);而经 PEAI、CsPbBr₃量子点等钝化后,PLQY 可提升至 90% 以上。测试前需明确样品是否经过钝化处理,避免误判;
· 样品封装:未封装的钙钛矿暴露在空气中会快速降解(水氧导致 PbI₂析出),PLQY 在 10 分钟内可下降 50% 以上。需对样品进行临时封装(如盖玻片 + 紫外胶)或在惰性气氛中测试。
2. 测试环境:抑制钙钛矿降解
· 气氛控制:在低水氧环境(H₂O<0.1 ppm,O₂<0.1 ppm)中测试,常用氮气手套箱集成 PLQY 系统;
· 温度控制:温度对钙钛矿 PLQY 影响显著 —— 低温下(如 77 K,液氮温度)非辐射复合被抑制,PLQY 显著升高(如从室温的 60% 升至低温的 95%);高温下(如 85℃,器件工作温度)PLQY 下降,反映热稳定性。测试中需明确温度条件(通常标注 “室温 25℃" 或 “工作温度 85℃");
· 激发光损伤:高功率激发光(>100 mW/cm²)会导致钙钛矿光降解(如离子迁移、晶格畸变),PLQY 随测试时间下降。需通过 “功率依赖性测试" 确定线性响应区间(通常 0.1~10 mW/cm²),确保激发光不会损伤样品。
3. 激发条件:匹配钙钛矿吸收特性
· 激发波长:需选择钙钛矿强吸收波段的波长(如甲脒铅碘钙钛矿的吸收边在 850 nm,可选用 488 nm 或 532 nm 激发光),避免激发波长过近吸收边(导致吸收效率低,信号弱)或过短(导致样品局部过热);
· 激发光斑大小:激发光斑需覆盖样品的均匀区域(直径 > 1 mm),避免聚焦在针孔或缺陷处,导致 PLQY 偏低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光斑位置,确保测试区域代表性。
四、PLQY 分析的进阶技术:从 “静态" 到 “动态 + 多维度"
传统稳态 PLQY 仅能提供 “平均复合特性",而钙钛矿的载流子复合是动态过程(如载流子寿命、界面抽取速率),需结合进阶技术实现深度分析。
1. 时间分辨 PLQY(TR-PLQY):关联载流子寿命
时间分辨 PLQY 结合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(TR-PL),不仅能测稳态 PLQY,还能获得载流子寿命(τ),分析复合动力学机制。
· 原理:通过脉冲激光(脉宽<1 ns)激发样品,记录 PL 强度随时间的衰减曲线,拟合得到载流子寿命(τ = 1/(kᵣ + kₙᵣ));结合稳态 PLQY(= kᵣ/(kᵣ + kₙᵣ)),可分别计算出辐射复合速率(kᵣ) 与非辐射复合速率(kₙᵣ),明确非辐射损失的来源(如体缺陷、表面缺陷);
· 应用:区分“体相复合" 与 “界面复合"—— 若钝化后 kₙᵣ显著下降而 kᵣ基本不变,说明非辐射损失主要来自表面缺陷,钝化有效;若 kₙᵣ无明显变化,说明损失来自体相缺陷,需优化结晶工艺。
2. 变温 PLQY:评估热稳定性与相变影响
钙钛矿在温度变化时可能发生相变(如 FAPbI₃在 150℃以下易从 α 相(立方相,高 PLQY)转变为 δ 相(正交相,低 PLQY)),变温 PLQY 可量化温度对 PLQY 的影响:
· 测试范围:通常 - 196℃(液氮温度)至 300℃(高温老化温度);
· 关键信息:
o 低温区(<100℃):PLQY 随温度升高缓慢下降,对应非辐射复合随热激活增强;
o 高温区(>150℃):若 PLQY 骤降(如从 80% 降至 10%),表明发生相变或热降解,需优化组分(如掺入 Cs⁺抑制相变)。
3. 空间分辨 PLQY(显微 PLQY):定位缺陷富集区
钙钛矿薄膜的缺陷(如针孔、晶界、离子团聚)具有空间异质性,传统积分球 PLQY 反映 “平均水平",而空间分辨 PLQY(基于共聚焦显微镜)可实现 μm 级空间分辨率,定位缺陷区域:
· 装置:共聚焦显微镜 + 微型积分球 + 高灵敏度探测器,光斑直径可缩小至 1 μm;
· 应用:观察 PLQY 的空间分布 —— 若某区域 PLQY 显著低于周围(如 < 30% vs 80%),说明该区域存在缺陷富集(如 PbI₂析出),需优化反溶剂或退火工艺。
4. 原位 PLQY:实时监测制备 / 老化过程
原位 PLQY 将 PLQY 测试与钙钛矿的制备过程(如旋涂、退火) 或老化过程(如水氧、光照老化) 结合,实时捕捉 PLQY 的变化,揭示动态机制:
· 原位制备监测:在旋涂过程中实时测 PLQY,观察反溶剂滴加时刻 PLQY 的跃升(反映结晶质量提升),优化反溶剂滴加时间;
· 原位老化监测:在水氧老化过程中,若 PLQY 随时间线性下降,说明老化是缓慢降解过程;若骤降,说明存在 “拐点"(如封装失效),指导封装工艺优化。
五、PLQY 分析在 PSCs 研发中的典型应用
PLQY 分析已贯穿 PSCs 从 “材料合成" 到 “器件优化" 的全流程,以下为核心应用场景:
1. 制备工艺优化:找到 “**工艺窗口"
· 退火温度优化:钙钛矿薄膜的结晶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提升,PLQY 先升高后降低(如甲脒铅碘钙钛矿在 150℃退火时 PLQY *高,200℃时因分解导致 PLQY 下降),通过 PLQY 可快速确定**退火温度;
· 反溶剂优化:不同反溶剂(如氯苯、甲苯、Diethyl ether)对结晶速率影响不同,Diethyl ether反溶剂可制备出大晶粒薄膜,PLQY 比氯苯高 20%~30%,PLQY 可作为反溶剂筛选的关键指标。
2. 缺陷钝化效果评估:量化钝化剂性能
缺陷钝化是提升 PSCs 效率的核心策略,PLQY 是评估钝化效果的 “金标准":
· 表面钝化:PEAI 钝化后,钙钛矿表面 Pb²⁺缺陷被中和,PLQY 从 50% 提升至 90% 以上,说明钝化有效;
· 体相钝化:将胍盐(如 GuaI)掺入钙钛矿前驱体,可抑制体相空位缺陷,PLQY 提升 15%~25%,同时载流子寿命延长至 1 μs 以上。
3. 界面工程优化:匹配能级与减少抽取损失
PSCs 的界面(如钙钛矿 / 电子传输层 TiO₂、钙钛矿 / 空穴传输层 Spiro-OMeTAD)是载流子抽取的关键区域,界面能级不匹配会导致载流子堆积,非辐射复合增加,PLQY 下降:
· 若 TiO₂电子传输层未进行表面修饰(如 Al₂O₃包覆),钙钛矿 / TiO₂界面存在能级失调,PLQY 较低;经 Al₂O₃包覆后,界面能级匹配度提升,PLQY 升高 30%,同时 Voc提升 50 mV;
· 空穴传输层 Spiro-OMeTAD 的氧化程度会影响电导率,氧化不足导致载流子抽取慢,PLQY 下降;通过 PLQY 可确定**氧化时间(如空气氧化 12 小时,PLQY *高)。
4. 稳定性评估:预测器件寿命
PLQY 的衰减速率与 PSCs 的寿命正相关:
· 光照老化测试中,若 PLQY 在 1000 小时内保持 80% 以上,说明器件光照稳定性优异;若 PLQY 在 100 小时内降至 50% 以下,需优化抗光降解策略(如添加紫外吸收剂);
· 热老化测试中,PLQY 的热稳定性可预测器件在工作温度下的寿命(如 85℃热老化 500 小时,PLQY 保持 70% 以上,器件寿命可能超过 1000 小时)。
六、现存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
尽管 PLQY 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,但针对钙钛矿的特殊性,仍存在以下挑战,同时也推动技术向更高精度、更全面维度发展:
1. 现存挑战
· 大面积组件 PLQY 测量困难:当前积分球仅适配小面积样品(<2×2 cm),而大面积钙钛矿组件(如 10×10 cm)的 PLQY 测量需开发 “面光源激发 + 大面积探测器" 系统,避免边缘效应导致的误差;
· 光散射校正难题:钙钛矿薄膜的光散射强(反射率 > 20%),会导致积分球内光分布不均匀,PLQY 测量误差(通常 ±5%),需开发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散射校正算法;
· 动态降解的实时捕捉:钙钛矿的光降解 / 热降解是毫秒级至小时级的动态过程,传统 PLQY 测试速度慢(单次测试 > 1 分钟),难以捕捉快速降解过程,需开发高速 PLQY 测试系统(测试时间 < 1 秒)。
2. 未来发展趋势
· 多参数耦合分析:将 PLQY 与其他表征技术(如原位 XRD、XPS、KPFM)结合,同步获取 PLQY、晶体结构、表面化学态、表面电势,全面揭示非辐射损失的根源;
· 标准化测量流程:当前不同实验室的 PLQY 测量结果差异较大(同一样品 PLQY 差值可达 10%~20%),需建立 “钙钛矿 PLQY 测量标准"(如样品制备标准、激发功率标准、校正方法标准),推动数据可比性;
· 原位在线监测产业化应用:在钙钛矿组件量产线中集成原位 PLQY 监测模块,实时筛选不合格组件(如 PLQY 低于 70% 的组件),提升量产良率。
总结
光致发光量子产率(PLQY)分析技术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的 “眼睛"—— 从材料缺陷诊断到器件性能优化,从静态特性表征到动态过程监测,PLQY 始终贯穿核心。随着技术向 “时间分辨、空间分辨、原位在线" 方向发展,PLQY 不仅将推动 PSCs 效率突破 27%,还将为产业化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关键支撑,加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。